“中华老字号”海鸥手表品牌,坚持中国制造

89岁的陈少林是上海手表工厂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
有这么一批手表品牌坚持中国制造。随着国产手表技术的创新和国家的鼓励支持,今天的国产手表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有这么一批手表品牌坚持中国制造。他们的目标是跻身世界顶级手表甚至像瑞士手表品牌.这样的奢侈手表的行列
随着国产手表技术的创新和国家的鼓励支持,今天的国产手表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虽然国产手表和瑞士手表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国产手表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期待的。
当年国产手表有多贵?1958年上海手表上市时,半钢普通款式手表的价格是60元,调整价格后是全钢120元半钢100元。那时候是普通工人两个半月的工资,300块起比进口手表便宜多了。1973年,海鸥的一般款式定价120元,不包括钢手表.
这个价格已经是国产手表中的最高水平,与最受欢迎的瑞士进口表带和罗马品牌相比,属于一个价格水平。
北京手表厂的简介
北京钟表厂成立于1958年6月19日。成立之初,领导和钟表匠只有21人,都是从宣武区公私合营的钟表厂转来建厂的。
建国刚九年,北京钟表厂成立的时候,既没有钟表厂,也没有专业的制表设备,财政支持也不多。而且技术人员没有生产手表的经验,只做闹钟。
北京钟表厂加工车间
在这样的贫困状况下,在北京理工大学师生的帮助下,北京钟表厂模仿一块瑞士手表,研制出了第一批17块手表。当时这些手表的注册商标是"北京牌",也是后来的一种手表。
从1958年到1961年,北京手表厂总共生产了3726种型号。第一块手表开发出来后,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产量很少,所以没有在市场上正式销售。几年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北表厂还是推出了一批"仿型手表"进行营销。
北京钟表厂胶合板车间
北京钟表厂零件加工车间
北京钟表厂防水工艺测量
北京手表以其机芯技术在国内品牌中闻名。1996年,北标厂在mainland China诞生了第一个以"北京"为注册商标的陀飞轮。北京手表具有强大的机芯研发实力,北京手表的设计更具中国特色。在今天的商标注册中,已经不允许使用"北京"这个词了。如今,北京钟表厂每年生产约2万只手表,90%以上的产品都配有自产机芯。
手表零件正在北京手表厂的车间里加工
事实上,北京手表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一年,英纳格,的"王子与舞女"北表厂铂金的一件微雕被收藏家以108万元购得,另一块名为雅典娜的手表定价近200万元。单从价格上就能看出国产手表对高端奢侈手表品牌的影响。
北京钟表厂"复制第一款手表"
"无极"是北表新推出的高复杂度手表,是北表为迎接成立55周年而开发的高复杂度手表。其机芯在"太极"双轴立体陀飞轮的技术基础上再创新高,拥有偏心陀飞轮和双轴立体陀飞轮两套机构。此外,北京手表近年来也推出了私人高级定制,其珐琅机芯陀飞轮金表"富贵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富贵图》描绘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题,陀飞轮表坯捏珐琅的过程。
北京钟表厂为迎接工厂成立55周年而开发的高度复杂的手表"无极"
新中国成立后的
"中华老字号"海鸥的发展历程
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填补工业空白"的工业发展规划,国内钟表制造业被提上日程。目前普遍认为,中国国内第一个银出生于1955年3月24日,来自天津。
两年后,上海牌手表成为国内第二大手表品牌。在"中国老字号"称号的评选中,海鸥作为钟表制造业的领军人物,尽职尽责,如今天津海鸥集团的前身是天津钟表厂。
1955年3月24日下午5点3分,中国第一只机械表的最后一部分组装完毕,弹簧由在场大师推荐的设计师张书文拧紧。然后大家都紧紧地靠在表台上,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见证着手表平稳的"滴答"声。表盘上"中国制造"的字样让它的设计师和制作人兴奋不已。
早期海鸥手表
1965年,上帝
津手表厂大胆提出了自行研制设计试制新产品的设想,这个设想也是中国将国产表推向世界的蓝图。当年的设计小组成员翻阅了大量国外资料,拆解了百余只国外手表,最终设计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手表作品。这个表款使用了大发条盒、大摆轮结构,被命名为“东风”,从图纸设计完成到最终定型投产,用了五年时间。
海鸥是公认的中国最大机芯制造基地,海鸥的机械表机芯年产量达 600 万只,占中国总产量的 50%。陀飞轮技术研制成功后,海鸥做到了量产,几乎成为整个世界陀飞轮机芯制造的最大工厂。如今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的海鸥产陀飞轮手表,除了偏心式陀飞轮、双陀飞轮、轨道式陀飞轮,还有集陀飞轮、三问、万年历三项技术于一体的超复杂功能手表。
SEA-GULL 海鸥 ST8007G 多功能(日历示能 24 时日月星辰)陀飞轮玫瑰金表
毛泽东题字的“上海牌”手表
第一块细马表出自上海。从字面上来讲,有细马表就有粗马表,那么这有什么区别呢?熟悉手表结构的人应该知道,“马仔”一词指的是机芯中的擒纵机构,所以说粗细马表的区别正是在于擒纵机构上的不同。简而言之,粗马表用细钢丝做擒纵叉,而细马表在擒纵叉上镶嵌了人造红宝石,因此比较精密,摩擦力小,寿命自然也要长。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设计制作,1955 年 9 月 26 日,新中国第一只细马表亮相了,这是一只大三针、17 轴眼的机械表。接下来再接再厉,上海制表人一共生产了 18 只细马机械表,分别以“东方红”和“和平”命名。
但这批表并没有上市,而作为“样表”供技术人员改进生产环节。1956 年初,上海手表厂建立,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手表厂,建成当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 13600 只。上世纪60 年代后期,上海手表使用毛泽东主席手写的毛体“上海”两字作为新的商标。
1962 年 2 月,上海手表厂设计出 A623A 型机械日历手表。据 1958 年 7 月 1 日的《新民晚报》记载,上海牌手表首发当天,千余人从全国各地连夜赶到上海第三百货商店门口,排队登记预约首批“上海牌”手表,盛况空前。从 1962 年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直佩戴这只手表出访各国。对于国人来说,能够购买到这样一块“总理同款”国产手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早期的上海牌手表
国产表的又一崛起:飞亚达
随着改革开放,深圳周边也形成了钟表产业带,飞亚达的崛起就是中国国产表国际化的标杆。相对老牌国产表品牌,新兴手表品牌飞亚达已经进入国际化大潮之中,入驻世界性表展巴塞尔钟表展最高场馆 1 号馆。其海外市场包括了东南亚、英国等等。
飞亚达在中国航天表领域拥有绝对的核心优势,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其航天表被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收藏。2009 年推出的摄影师系列成为了飞亚达专有的设计款式,其立体读时手表荣获过红点设计大奖。
飞亚达四极限系列手表介绍
在今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飞亚达携大师系列十二兽首限量款、曾获得 2014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立体读时特别款、航天系列限量版陀飞轮腕表、腕表与跑车元素跨界合作典范设计之作极限系列 2015 新款腕表、灵动设计幸福萦绕四叶草系列羊年限量款参展,获得诸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