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达手表,康威凯谈古董大八件怀表的收藏与鉴赏(上)
中国人对于西方名表基本属于看客,参与度不高,只是对消费贡献很大。不过有一种类型的表无论在其收藏性、研究领域以及玩赏乐趣方面,中国人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大八件"怀表。我在十几年前曾成功猎取到自己第一只"大八件"怀表,从此深深喜欢上这个领域。我的相关文字论述已经写过很多。今天为何旧事重提?因为国内的钟表消费及收藏投资层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刻体会到新一群爱表人士或喜欢"大八件"的朋友正在崛起。不过他们手中既缺资料又很难看到实物,让他们从哪里开始每个人的收藏研究之路呢?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本人决定将自己心中的大批"干货"毫无保留地拿出。下面的文字只要你细细读下去,起码可以引导人们玩儿表五到十年。
什么是"大八件"?
"大八件"并非北京丰泽园饭店销售的传统面食礼盒,而是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100余年的时间里欧洲(特别是英国和瑞士两国)专供中国市场的怀表产品。当时在中国的风行程度不亚于今天最新一代的苹果产品。很神奇的是,无论英国厂商还是多如牛毛的瑞士厂商,他们在给中国市场做表时采用了几乎一致的机芯结构,今天研究古董的人称之为"中国式机芯"。这一点类似中国古代的外销瓷。至于"大八件"名字的由来,已没有一个可令全行业满意的提法,而且传说很多。我采取的是认可度最高的一条:由于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钟表的内部结构,只是感觉这种小机器滴答滴答地走起来很神奇,便从表面上这类怀表的机芯结构大体可分成八部分,于是约定俗成曰"大八件"(也有称"大八块")。起码在清代中晚期的文献中已经能看到"大八件"怀表的提法,相当之久远。而本人入手"大八件"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从单一怀表机芯的布局上看出八这个数字,所以长期对"八块论"持怀疑态度。直到后来,我发现,虽然机芯不容易看出八部分,却非常容易看出四部分(在不进行拆解的情况下)。而百多年前卖到中国的表都是成对儿出售,以配合中国人"好事成双"的审美习惯,二四得八。至此我成为坚定不移的"八块论"支持者。其实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并不重要,只要你听到"大八件"脑海中反映出的是钟表而非点心食物就可以了。"大八件"也就是中国市场古董怀表的别称,历史上与南美市场古董怀表和奥斯曼市场古董怀表并立。是西方乃至全球钟表收藏家的必修课。只是由于"大八件"跟中国的特殊渊源,有关这类表的知识你不可不知。
"大八件"作为一个特定市场的产物,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由西方人专为中国制造的,但在收藏领域,这些表的魅力却同样吸引着西方人的目光。早在1910年代,著名的钟表专家阿尔弗雷德·沙皮伊(Alfred Chapuis,1880-1958)已经编著出版了有关"大八件"的书籍,名曰《中国表》(《La Montre Chinoise》),成为一本研究"大八件"历史等方面的圣经。中文文献其实也是存在的,1994年香港矫大羽先生出版的《口袋中的时间》和2007年出版的《大八件怀表》都是玩家入门的必读。2010年出版的《魅影成双》(中文版)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1980年代起,当中国的大门逐渐向西方世界打开时,以香港为基地的商人在内地极力寻找这种专为中国市场制造的怀表。他们不断向欧洲等地出口,而当时的西方早已将"大八件"作为一个重要的怀表收藏项目。香港汇丰银行主席沈弼(Lord Sandberg,1977-1986在任)就抓住了这一时机,收藏了一批高端的珐琅"大八件"怀表。直到2001年3月底的安帝古伦拍卖会上,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了沈弼的收藏品,而其中"大八件"精品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些已被著名的博物馆永久收藏。
今天,"大八件"不仅是许多瑞士著名钟表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而且它们在国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1、国人对于这类表的历史内涵逐渐了解,越来越喜欢,怀旧的情愫必不可少;2、普通"大八件"在身边尚不难发现,相对而言价格适中,亦可作为入门的收藏品。比如简单的抛光银壳"大八件"(京津两地也称"长形"),2003年大约仅2500元,2015年也不过三万元;3、带有珐琅装饰的精品表,其艺术价值早已超越了一切,钟表博物馆以及高端收藏家非常看重这一点,令近年拍卖时常呈现惊人成交价格。
"大八件"是用钥匙的
我自己收藏的一只"大八件"是这类怀表大家族中最普通的款式,也就是表迷口中时常念叨的所谓"入门款":机芯署名"播喴"、925银质外壳、鎏金雕花机芯、梨形带凹陷原装蓝钢指针及白色珐琅表盘。直径56毫米,即藏友俗称的"二号表"。2003年仅以2,500元在北京琉璃厂猎取,但收藏到它却磨炼了我的定力,因为自从发现它到最终成功拿下,耗时近两年。原因也简单,上家儿起初就不打算卖。幸好自己当时年轻,两年一眨眼也就等下来。结果我虽收藏到的是一个"入门款",但它却以极佳品相及状态赢得了藏友们的赞誉。
播威1850年产"大八件"银壳怀表的鎏金机芯
从拥有它的那刻起,我欣喜于它自身的新整(丝毫不像160多岁的老表),遗憾于它的外围(与表一同出售的钥匙、表链、表盒和出世纸全都亡佚在不同年代了)。找寻原厂钥匙成为早年的首等要务。又经过三年等待,160年前的"播威"原厂钥匙终于在香港天仪轩矫大羽先生的帮助下找到。钥匙为铜质鎏金,长41毫米,宽13.5毫米,正反浮雕中、法两种文字。手感敦实,比普通怀表钥匙重了很多。
收藏到此表耗用了两年,等待配齐原厂钥匙又是三年。欣喜与失望、焦急与期待这不正是收藏的乐趣吗?2007年初,原装表链又被我拿下!由于"大八件"怀表风行的时代,表冠上弦技术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每只怀表都配有钥匙,表链是必不可少的配件和展现神韵的载体。
作者:康威凯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