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网

青岛宝齐莱手表售后维修电话,经典传承始终如一 百年灵NAVITIMER航空计时

发表于:2025-04-17 作者:手表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4月17日,"如果只能买一块百年灵手表,那么一定是航空计时"~这是我个人对于如何选择百年灵的一贯看法。机械表品牌特别注重"传承"二字。百年灵航空计时器Navitimer是一个拥有近70年历史的系列。历经沧桑,传承

"如果只能买一块百年灵手表,那么一定是航空计时"~这是我个人对于如何选择百年灵的一贯看法。机械表品牌特别注重"传承"二字。百年灵航空计时器Navitimer是一个拥有近70年历史的系列。历经沧桑,传承不差。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个可以一直传下去,设计不会随潮流而变。一直在生产的常春藤系列一定是品牌的精髓。卡曾斯非常熟悉百年灵用于航空计时的Navitimer。最近所谓的金翼人气上升,就在他们手里。因此,我在这里发布一篇关于百年灵经典系列Navitimer的帖子。

既然历史悠久,那就简单说说航空计时系列的历史发展吧~ ~ 1884年,里昂百年灵在瑞士La Salute成立了自己的制表工坊。里昂百年灵于1914年去世,他的儿子嘉士顿百年灵负责车间。嘉士顿有着独特的眼光。他相信当时的新事物,飞机一定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飞机的出现也一定改变了世界。作为一名制表师,他开始计划制作飞行手表。因此,百年灵在计时机芯的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改革了怀表时代最传统的单按钮计时。

1923年,百年灵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带有独立按钮的手腕计时码表,同时具有计时和归零功能。自此,百年灵成为计时手表的开创者,可以说百年灵是现代计时表的鼻祖。两年后,也就是1934年,百年灵正式首创了三头分段式连续计时码表的设计。在此之前,计时码表只能计时一次,然后再次按下按钮将其重置为零。后来,威廉百年灵接手家族企业,成立了R&D领航手表部。二战期间,百年灵为英国皇家空军制造了大量飞机座椅时钟,为日后飞行员手腕上佩戴的计时表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是20世纪50年代手表行业的黄金时代。在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百年灵结合自身在航空计时方面的优势,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航空计时系列。1952年,百年灵和世界飞行协会(A.O.P.A)首次联合推出了NAVITIMER系列飞行员计时码表。A.O.P.A是1939年在美国成立的飞机所有者和飞行员协会的缩写。AOPA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与百年灵合作,推出了许多领航手表。当时,所有与AOPA联合签名的手表都标有AOPA标志,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翼标。也正是这段黄金合作期,影响了百年灵未来的logo变化。

1952年,百年灵和AOPA联合推出了NAVITIMER系列。

1952年推出的NAVITIMER航空计时码表系列,在外观识别方面意义重大。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各种滑动刻度在磁盘上转换的。这一设计也成为百年灵现代领航计时腕表的基石。这个计算尺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在手表盘上加一个复杂的计算尺?当时技术有限,飞机上的设备没有高效的电子仪器,所以各种数据只能人工测量。百年灵滑动刻度表盘的出现,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测量负担。因此,领航计时码表绝对可以算是百年灵最重要的金字招牌。至于这个滑动尺怎么用,我们论坛里有专门介绍过的帖子,就不赘述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搜索"百年灵飞行滑尺"进行研究。

事实上,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飞行滑块的百年灵早已失去了实际意义,但恰恰是这种飞行滑块的存在,见证了百年灵在领航手表领域的巨大贡献。事实上,在Navitimer推出之前,经典壳型航空计时码表就已经设计并应用。百年灵第一次在领航计时码表上使用这种标志性的外壳类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百年灵推出的领航计时表是小牛耳、倒角耳结合大齿轮状外圈的壳型,但当时并没有和AOPA联名,所以盘面上没有机翼标识,而40年代的百年灵还在。综上所述,得出航空计时系列的壳型已经使用了80年,这种坚持彰显了它的经典!

20世纪40年代,百年灵推出了航空计时码表。这是百年灵首次使用这种标志性的壳型--带倒角耳的小牛耳和大齿轮状外圈。盘面上是百年灵的第一代logo~ ~手写花百年灵。当时计时按钮是那个时代常用的长方形按钮。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今天的主角吧~这款现代航空计时腕表NAVITIMER的壳型与上世纪40年代的第一代产品相同,没有改变~经典的带倒角耳的小牛耳和大齿轮标志性的可旋转外圈可以带动飞行滑块旋转。

计时按钮设计于1952年。盘面上是所谓的"金翼"标识,在表友中很受欢迎。这种翼标其实是施耐德在80年代接手百年灵公司后重新设计的,是50年代第二代花体B标与AOPO翼标结合而成。这是百年灵历史上最新的标识。这个"金翼"有四行字迹~百年灵、1884、天文台认证、航空计时系列。字迹虽然多行,但正好和复杂的盘面重合,整体和谐度很好。

这是一个反向设计。据说中国人爱《金翼》和穿越回,所以在中国是限量版。推出了多少件不得而知,背面的刻字也没有标明。估计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控的。一批卖完之后,就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我也没有深刻理解。既然携带托雅挺好,那我就好好看看百年灵引以为傲的自产机芯~ ~B01。

至于这个B01机芯,我觉得和劳力士代托纳使用的4130机芯有些相似。虽然两个动作都是打磨过的,但都偏向于工业风格,不够华丽,但足够稳定,足够公平,相当抢眼。正时零件和螺钉经过高度抛光,看起来更加舒适。机芯采用双向绕线结构,滚珠轴承自动驱动,单筒提供70小时储能,并采用导柱轮和立式离合器设计,具有减少启动正时时磨损和握手的优点。这些都比百年灵之前使用ETA7750或ETA2892加计时模块的机芯要好。但B01的擒纵调速部分采用了非常保守的设计,没有使用非夹紧式游丝,调节精度只取决于摆轮夹板上的螺丝。这种设计传统保守,方便日后维修师傅手动调整。减震器来自KIF,摆轮采用Glucydur,游丝来自Nivarox,带停秒功能。B01机芯还有一个小亮点,就是逃生轮上使用了减震器,大大提高了抗震能力。

逃生轮上还使用了减震器,大大增强了机芯的抗震能力。

就实际使用而言,B01的精度和稳定性都很好。毕竟B01是天文台认证的机芯,70小时的储能就够了。在计时系统中,计时、停止、归零等一系列操作简单利索,但计时按钮感觉不舒服,很难按。这个硬按钮感觉更像凸轮计时。不过,据说这是很多运动计时表的刻意设计,因为运动计时表的专业用户都与飞行、赛车等运动相关,所以这些专业人士在戴手套时有必要有明显的按键手感反馈。当然这只是道听途说,官方也没有给出解释。

另外B01机芯我也不满意,就是手动上弦的时候感觉很紧,扭的手指会疼。都铎的碧湾熊猫也是B01机芯,但是都铎熊猫的头比较大,所以手动修链的时候感觉还可以,但是还是很紧。百年灵航空计时的手柄不太大,手动修链比较困难。

先说说这款航空计时表的佩戴体验。我是一个表径43 mm的模特,官方数据是表径43 mm,厚度14.25 mm,如果只看数据的话,可能会劝退一些表友,觉得太大太厚,控制不住。其实这款表的视觉效果并不是很大,因为飞行滑块和测速圈在外围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且读取时间的主表盘比较小,指针也比较短,所以看起来表径并不大。表壳采用古董表常用的三开壳,中间壳做薄,底盖内折,视觉上不显厚重。

为了比较,我用航摄仪拍了一张葡萄牙七号的照片。葡萄牙七号的数据比航仪的数据小(葡萄牙七号直径42.3毫米,厚度14.1毫米)。但由于其边框窄、开口大、皮薄、馅大的设计,中壳和底盖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所以看起来比航表更大更厚,而航表的数据比葡七大。所以对于尺寸和厚度,一定要拿到实物去看,上手找感觉,不能光看数据来补脑。

导航数据:的表面直径为43毫米,厚度为14.35毫米,葡萄牙数据:的表面直径为42.3毫米,厚度为14.1毫米,葡萄牙数据:的窄边框和它的外壳是直上直下的,但看起来比导航数据更大更厚。

航测仪佩戴时,整体感觉、贴合度、舒适性都不错,比我最近经常佩戴的国际飞行员更舒适。

舒适度方面,最近经常佩戴的四种飞行主题的手表是:飞机>复仇者>大飞行=飞行米。

最后说说所谓的"金翅"。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只要一个表弟进入新花体B标的航空计时,就一定会有一波人跳出来说"没有翅膀就没有灵魂"。这个观点真的不同意。这么说的基本都是对品牌的历史发展和系列的设计演变一无所知的人。他们随大流,随波逐流,渐渐地就会传递错误的信息。在上个世纪机械表的鼎盛时期,百年灵使用了Flower B标识,从50年代初一直使用到80年代末,持续了40年。只有与AOPA联合签约的航拍飞机在中途使用了机翼。

后来施耐德接手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重新设计了logo,将AOPA的翅膀与花体B相结合,推出了带翅膀的百年灵logo。从历史来看,花体的b标准非常正统。为什么现在会有"没有翅膀就没有灵魂"这样的废话?个人觉得有翼和无翼两个版本的航空计时都不错,买哪个是哪个都不错。飞航计时向百年灵和AOPA的辉煌岁月致敬。不带翅膀的Airtime向百年灵在20世纪50年代机械表黄金时代取得的成就致敬。当然,对于热衷于飞行题材的人来说,百年灵航空计时系列、复仇者系列等飞行员腕表的飞翼标识更增添了情怀。总之,无论品牌标识有没有翅膀,都是百年灵的经典象征,不要太刻意。你越是刻意,就越容易被抓到炒作的源头,就失去了热爱手表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