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卡地亚手表售后维修中心,陪伴我48年的上海牌手表
一块全钢防水防震的"上海牌"手表,陪我走过了48个春夏秋冬, 型号、样式早就"out了,但是我却不忍摘下它。从部队当兵服役,到转业驾驶火车,再到退休回家,这块表一天也没离开我的手腕,因为它记载着一段难以忘怀的亲情往事。
上个世纪60年代,生活用品都是凭票计划供应。当时流行"对象容易找,四大件难办"的说法,谁家能弄到"四大件"中一大件的购买票,周围邻居就都会夸你有"能耐"。17岁的我根本没能耐,但却弄到了一张当时最先进、最流行、最时髦的全钢防水防震的"上海牌"手表的表票。其实不是我有多么"能耐",而是我非常幸运。
1968年我当兵在部队服役,重庆市商业局为我们团下属的16个连队送来了16张手表票,一个连队分到一张。我们全连100多号人,有一半战士都想要,连长只能采用"抓阄"的办法。真没想到幸运的雨点儿竟砸到了我的头上,我竟然抓到了50多张纸条中唯一写着"有"的那一张。那一刻,我高兴地蹦起来。
当年城市工人每月平均工资40元左右,父亲每月挣50元,母亲每月挣21元。手表票是有期限的,我赶紧写信让家人想方设法尽快凑足钱及时邮来。家人接信后竭尽全力,共同为我购买转业后结婚必备的"四大件"之一。奶奶翻出积攒多年压箱底儿的30元,父母狠狠心拿出了全家半个月的生活费35元,姐姐咬咬牙邮来了一整月工资31元,妹妹送来了当月全部津贴费6元,加上我攒了3个月的津贴18元,正好添够了表钱。当把上海牌手表从军人服务社取来时,我乐得屁颠屁颠的,这是我们赵家老少三辈的第一块手表。
从这天起,这块心爱的手表一直伴我走过了48年:当战士时,半夜紧急集合、万米紧急行军等所有军事训练考核的时间,都是由这块表记时的;当司机时,列车运行、旅客乘降等所有驾驶火车考核记录时间,都是由这表记时的;退休当"闲人时",观光旅游、串亲访友、出门远行等所有旅途行程时间,都是由这表记时的……
1975年,我被"沈阳日报"评为"一等奖通讯员",奖励一块比上海牌表还贵的"舍"表,我没戴,仍然戴着上海表;1985年,我提升为火车司机,按规定免费发给一块比上海牌手表贵得多的老苏联表,我没戴,仍然戴着上海表;2005年,大儿子给我买了一块比上海牌手表贵十几倍的全自动""表,我没戴,仍然戴着上海表。这块上海表伴我走过了48年,我钟爱它、珍惜它、精心呵护和保养它,除了换过几次表带、表蒙,擦过十几次油泥外,整体机件一件也没坏过、换过,一直走时精准。即使金表、银表我也不稀罕,就稀罕这块从17岁就陪伴我的这块上海表,因为它分分秒秒跳动着一颗感恩的心。(赵恒斌)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