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网

上海法穆兰手表维修电话,国产钟表品牌的升级之痛(深度好文)

发表于:2025-04-20 作者:手表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4月20日,前几日,中央二套对"深圳钟表行业"进行了专题报导,报导说,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深圳手表自主品牌销售额度平均年增长率15%到20%,在感叹这个强大的增长数据之后,其总结性陈词为--"国产钟表大而不强"!

前几日,中央二套对"深圳钟表行业"进行了专题报导,报导说,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深圳手表自主品牌销售额度平均年增长率15%到20%,在感叹这个强大的增长数据之后,其总结性陈词为--"国产钟表大而不强"!笔者不太了解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深圳钟表行业一日游的初衷是什么,笔者只是想说,央视记者的深圳一日游显然没有感受到国产钟表行业的真正的寒意!国产钟表早就过了"大而不强"的时代,央视的报导只是在缅怀国产钟表行业的曾经的辉煌,"大而不强"的时代已经结束,国产钟表行业的寒冬来了,接下来是--谁也不知谁能不能熬得过去的时代。

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中国钟表行业倒底发生了什么?

国产钟表品牌依托广东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优势,迎合了各大线下渠道快速扩张的大势,迅速地占有市场,家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宝时捷的董事长沙胜昔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就向记者证实了这个观点,"这几年,宝时捷年增长超过30%!"董事长张益芝则表示其年增长速度在20%到30%左右。

国产钟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顺便还对有着第二大钟表国之称的日本品牌毫不留情地全面打压,2015年广州工厂突然宣布倒闭,可以说是日本钟表品牌在中国市场没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目前,日本钟表品牌在中国市场已举步维艰。

国产钟表品牌的快速发展,日本钟表品牌的快速萎缩,几年下来,国内钟表市场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格局--以瑞士表为代表的进口表与以深圳为代表的国产表两大对峙阵营。国产钟表品牌则自然形成了四个梯队,首先是以为首的依波、、老的四大品牌阵营,被称之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是由温州人创建的四个品牌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这四个品牌分别是雷诺、宝时捷、、,在行业内被称之为温州四大品牌;第三梯队,是以西腾、劳士顿、、为首的局部市场或者局部渠道发展不错的国产钟表品牌,以及一些曾经火红一时的老品牌,比如上海、等;第四梯队则是以广州站西路为驻点、以批发销售形式为主的国产品牌。这四大阵营,在市场相对稳定后,各自都有其不同的生存之道,相互之间良性竞争,和谐发展。

这种和谐的画面,一直维持到2014年下半年,直到2014年黄金周,全国几乎所有钟表柜台销售集体跳水,降幅之大令业内人士震惊。这时才开始传出"生意不好做的了!"的声音,这是钟表行业经历了五六年高速发展之后,第一次大面积地传出同样的声音。而实际情况是,在那个阶段,真正受到冲击的并不是国产钟表行业,而是以瑞士表为代表的奢侈品牌,因为销售下滑严重是,在香港,与这样的奢侈品都对价格进行了调整,调整幅度最高达到了40%。2014年年末,从几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看,国产钟表品牌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依然保持着较高速度增长。

2015年,国产钟表品牌开始逃脱了高速增长的轨道,到了2016年春季,排在前十的品牌中,销售业绩各有不同层次的下滑,据了解,下滑严重的超过了30%,就连在国内市场一直很有保证的也没能幸免。一直引领钟表行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相继出现了较大的人事变动:带领依波走过了二十几年陶立黯然离开,2016年初,年轻有为的总经理杜熙也悄然离开,第一梯队的四大品牌,更换了两位领头人。在此之前,自2008金融风暴过后,国产钟表品牌用"井喷"这两个字似乎最能形容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是寒冬的突然到来,提前结束了职业经理人与品牌的蜜月期吗?

是的,这个寒冬,来得太突然,来得太快太猛!!在整个行业还在享受着高歌猛进的福利的时候,这种变局,让整个钟表行业猝不及防,前几年太顺风顺水,国产钟表品牌似乎早已忘记寒冬的滋味,失去了抵御寒冬的体质,更忘记给自己准备冬衣。

有人说,这都是整个经济不好的原因,也有人说,这是电商冲击太大的原因。在笔者看来, 这种来自寒冬的刺骨之痛,是钟表行业先天缺陷所致,笔者前段时间写了篇《DW手表是怎么做到一款"爆"天下的?》,DW的爆,正爆在国产钟表品牌的痛点之上,在笔者看来,这种痛正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提升之痛,只是在快速发展的那几年,速度掩盖了这个行业之痛,如今寒冬一来,潮水一退,裸泳的品牌一一原形毕露而已。

让我们来细细分析,消费升级给钟表品牌带来的品牌之痛,都痛在哪?!


上一页 1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