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网

卡地亚_你看得懂手表测评报告吗?

发表于:2025-01-10 作者:手表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0日,测评是时下专业手表媒体的一种最新流行--技术派人士列举一大堆表格与数据犹如写科学论文一般自不待言,文化派人士也不免在分析品牌历史、评价做工装饰之余探讨一番从基础机芯到黄金套筒的具体功能,技术色彩日益浓

  测评是时下专业手表媒体的一种最新流行--技术派人士列举一大堆表格与数据犹如写科学论文一般自不待言,文化派人士也不免在分析品牌历史、评价做工装饰之余探讨一番从基础机芯到黄金套筒的具体功能,技术色彩日益浓厚。与10多年前相比,如今不仅是专业的媒体人越来越精通手表技术,就连表迷也对于手表的技术资料越来越熟悉,以往的经验性主观总结也因此有被更加客观的测试数据所取代的趋势。然而,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细致入微的技术测试,或者说技术测试结果真的能够决定人们对于某款手表的评价,进而左右人们购买手表的决定吗?显然,如今无论是行家还是资深表迷都还远远没有技术化到这样的地步,真正能够花时间读大量测试报告而且能够读懂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越是详细深入的测试就越需要有专业或者准专业人士去解读它们并且推动其二次传播。

  大约17或18年前,在一个表业同人的饭局上,坐在我身边的昆仑表(CORUM)总裁Bannwart突然隔着我向坐在另一边的宝玑表(BREGUET)董事长Bodet发问:"为什么同样型号的莱玛尼亚机芯,你们的万年历可以造得这样薄,而我们的这么厚,可以转卖一些机芯给我们吗?" Bodet当时装作没有听清楚他的问题,事后私下里告诉我莱玛尼亚为宝玑提供的机芯或者机芯散件都是特别制造的,别人谁都不可能买到,再经过宝玑工匠的改造,无论是厚薄、运行精确度与美观程度当然都超过别人很多。从这时起,我突然意识到同样的机芯,做工可能完全不同,其视觉效果与运行结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使用ETA2892、7750这样的经典"大路货"机芯,不同厂家的产品甚至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才开始越来越专注于读各种关于手表的技术测试报告,渐渐地受到其影响,无形之中自己的文章也充斥着技术化的色彩。不过,对于非技术出身的本人来说,为什么要做这么多雷同的固定项目测试,而在一些关键之处却无法测试一直是困扰我的大问题。对于真正关心细节的玩家来说,现有的许多测试都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以潜水表为例,其它有关美观甚至舒适度的测试项目根本不算重要,就是必须不断地测试其在各种情况下的防水性能,尤其对于那些有着氦气阀或者记时等附加功能的手表,也应该在它们各自标明的潜水深度上对其气阀或者记时系统进行测试,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些非常规的测试依然十分少见。而如果是防磁手表则首先应该在强磁场下进行测试,看一看在偶尔才存在的超强磁场下该表会如何表现。这似乎比测试潜水表更加困难,需要寻找一台医用核磁共振仪等的帮助,方能够解决。显然,这些变化多端的测试要求都让单纯的手表技术专家感觉难办。

  其实,这些年来网上资讯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期之内结识全球各地的表迷,也能够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极端的例子,如手表磁化或者被零下数十度的低温冻住等,于是就有一些真正的专家从技术科学的角度发表意见。如今这些专家也开始出现在传统的专业杂志等媒体上,影响超出了各自的表迷圈。问题是,这些专家的用语往往比较艰深,太过技术化,对于普通的表迷来说往往需要经过另一位熟悉手表技术的行家来做普及化的解读,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也是国内外专业手表杂志能够越办越好的原因。

  从本人不算多的手表测试以及随后撰写报告的经验来看,除了要根据一个大体上固定的格式来阐述测试结果之外,至少还应该照顾到其余的三点--品牌的背景,这往往为有经验的表迷研究与判断那些测试数据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照。过往用户对于它的口碑,测试的细微差别能够体现出这些口碑是如何地准确。还有,就是它是属于哪种风格流派的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其实都有顺应潮流发展趋势的问题,偶尔展示一下个性固然受人欢迎,过于保守或者新潮都会十分令人生厌。这样一来,从技术角度出发的测试又开始向感觉与文化靠拢,就连那些高下分明的机测数据也在读者的讨论下渐渐地变得模糊了起来。

  为什么要进行手表测试?至少它能够让我们从机器的角度来诠释或者证实一下人们对于某款手表的直接感觉,让人们在做出自己的主观结论时能够有一个客观的盾牌护身,当然这与传统的"裸评"相比显然是一个大进步,因此值得赞扬。不过细致入微的解读,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其中的秘密,在这方面即使欧美也还没有出现高人,不少中国的解读者更是经常曲解其原始含义,让熟悉资料原始出处的人啼笑皆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