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什么叫石英手表,一代“钟”师 半世纪守护分秒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的机械钟,在上世纪40至80年代,曾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维修、保养机械钟的匠人,在那时也属高薪职业。而随着石英钟、电子钟、手机等计时工具的发展,机械钟已逐渐退出市场,曾经成行成市的钟表维修点,也逐渐消失。
"低头只顾时分准,晃眼又是星斗移。"在荔湾区龙津中路一带,年过六旬的周伟和凭过硬的修理手艺,被街坊和业界称为"一代钟师"。近50年的维修经验,经手的名贵机械钟表无数,而周师傅却说,自己仍有一个心愿未竞:为国内景点维修古董机械钟,不收取任何费用。
无师自通的维修师
"修钟表一直是副业。"周师傅的主业其实是做机械,而机械功底为他维修机械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从小就表现出在机械方面的天赋,13岁时他已接触机械维修,小学毕业后入行做机械模具,一做就是几十年。
小时候,家里的机械挂钟被他弄坏了。被父亲责骂,不服气下决心一定要修理好,周师傅就这样与钟表结下了缘分。不过,"最终那个钟还是没修好。后来我赚了钱,花了1.6万元买回了同样牌子的钟,用来纪念这段经历。"
从那以后,周师傅开始对钟的结构产生了兴趣,经常到维修钟表的档口看师傅维修,一看就一两个小时。再后来,他买了几个国产钟回来拆装,"发现原来这么简单。"没有拜师学艺,周师傅的修钟手艺,全靠摸索和观察而来。"最开始是维修自己收藏的钟。不少玩机械钟的同好知道我可以小修小补,就来找我帮忙维修,所以在行内也小有名气。我也一直将修理钟表作为副业,直到退休前才正式开了宜家钟表维修店,面向社会。"
零件难寻 机床自制
"每个机械钟都相当精密,由过百个小零件组成,包括大大小小的齿轮、长短不一的发条,还有细如头发的游丝。"周师傅说,机械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游丝和摆轮,"这些是一个钟最容易磨损的部分,由于结构精细,就算有一条头发丝影响,也会立刻停摆。"
相对手表维修,老机械钟的维修难度集中在零配件上。由于很多厂家已经倒闭或者停产,有些老钟的零件一旦破损,就无法找到合适的替换。幸好,多年的机械经验,让周师傅制作起零配件来得心应手,只要是零配件他都能复制。在周师傅修理钟表的小工场,记者看到超过20台机床。他说,这些都是他根据修理钟表需要制作出来的小工具。
近50年的维修经验,让周师傅"一代钟师"的名号响彻中外,远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机械钟爱好者都会把宝贝"托上托"请周师傅保养,"我修过最贵的一个古董机械钟是一个爱好者在拍卖行拍下的,价值超过20万,现在还有一个清朝贡品机械钟在维修,据说价值也超过十万。"
后继无人 愿收徒弟
"本来我想把店铺和手艺传给儿子,但他去了美国读书。"周师傅坦言,做机械钟维修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对传统手艺十分尊重的日本都没有专门维修机械钟的匠人,"年轻人对传统手艺不感冒,我近十年来一直在找接班人,都没找到。"。他说,能理解年轻人的选择。上世纪70年代,钟表维修匠人属高薪的职业,时薪相当于别人的日薪,"现在一个月也就赚5000多元,对年轻人而言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有人愿意学的话,我愿意传送这门手艺。但我要求这个徒弟首先要有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周师傅说,钟表维修是一门比较难学的手艺,曾有学徒希望学习,却最终没能坚持下来,"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我甚至可以给工资让他来学习。"
尽管如此,周师傅认为,这个行当并不会消失。有价值的古董钟一直存在,也会一直保留,例如故宫博物馆里面的古董钟,就需要有人保养维护。
愿为各地钟楼免费维护
除了传道授业外,周师傅还有两个愿望:免费为国内知名景点维修古董机械钟;结识更多修钟的大师。
"只要愿意给我维修,我不收任何费用。"周师傅告诉记者,他曾为粤海关旧址钟楼检查,并且给予了正确的维修意见。但由于海关已提前与烟台方面签署维修合约,无奈未能成事,"现在海关也聘请我成为钟楼顾问。我希望广州的钟不用找外地师傅,因为广州也有好的师傅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未拆遍天下名钟不敢怠慢,尽修好所有零件原来如此简单。"在周师傅的名片上,这幅对联尤为显眼。他说,这个对联就如自己"一代钟师"的名号,并非狂妄自大,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吸引有才能的人来结识交流,让手艺传承发扬。
街坊回忆
"我家里有个百年老机械钟,听父亲说有上百年历史了,是传家之宝。以前一直找老师傅保养,后来这些老师傅不是退休就是转行。如果周师傅这门手艺失传,估计这个古董也无法传下去。"
--西关街坊周女士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