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表颠覆了什么
苹果手表从上周开始陆续到货了,最近这几天的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就是苹果手表的真机上手体验。
尽管苹果手表最贵的Edition版可以达到12万,但运动款真心不算贵,定价三千块钱不到,也就是国内市场一部中高端手机的价格。这个定价一定让很多人心里开始长草--不过就是一部普通手机的钱就,可以换来手腕上的一圈闪,这感觉绝对要比Jawbone之类的手环好得多。在国内市场,我预计苹果手表卖得最好的就是运动款和Edition版。要么性价比,要么最顶配,这是非苹果目标用户对于苹果产品的典型心态。
苹果手表刚发布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苹果手表没有重新定义时间,而是重新定义装B。
现在苹果手表开始发货了,我也应该重新审视当时的这个论断。很巧的是,身边有些同事和朋友入手了,因此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检视苹果手表的最终呈现。
作为一款智能手表,苹果手表的设计缺少了苹果在工业设计上一贯的惊艳。客观来讲,我们不能对苹果要求过高。考虑到需要一个屏幕,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只能有两个选择:方形或是圆型,于是,主体部分能够发挥的差不多就只有厚度和导角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减厚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尤其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才能逐渐实现。
苹果的设计语言决定了导角不可以随意发挥,于是,苹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表带的设计上。运动版的表带采取了与iPod Touch的吊带相同的设计语言,而金属和皮质的表带则直接回归传统。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戴着苹果手表的人,一定要看一下表带,因为那才是真正的选择。
尽管没有什么颠覆性,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苹果在设计上的思考要比此前众多的安卓手表深刻。中规中矩的设计,"形"让位于"用"。
矩形的表盘最大化利用显示空间;
只允许单点触摸让操作变得简单;
整合了按钮的转轮沿袭了Sony Clie在Palm上的思路;
非必需不亮屏的策略让续航时间得以最大化;
极度克制的提醒机制最大化避免了对用户的骚扰。
相较而言,一些预装的第三方应用,就完全不具备苹果的苦心。这些第三方应用所想的只是如何将自己在手机端的设计适配到手表上,而根本不考虑如何针对手表的交互特点对应用加以裁剪。所以,在苹果手表上首发的应用没有必要洋洋自得,首发的结果可能只是做个反面陪衬,让用户更强烈地感受到苹果的原生设计是多么的用心。
设计上的用心体现了苹果在手表这个产品上的努力,但这份用心更多的是赢取用户对苹果手表并不惊艳的设计的容忍--苹果手表在实用性上和之前各种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智能手表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至今仍未出现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产品。我试过智能手环,也试过智能手表,但最终这些设备都没能留在我的手腕上,我戴得最多的还是并不智能的传统手表。难怪老牌的手表制造商对于苹果手表并不觉得有什么威胁,并不智能的"智能"其实还只能算个玩具。网上已经有不少用户反馈,他们在玩过苹果手表几天后,终于发现这块智能手表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看时间。
当然,智能的部分还是带来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价值,就是提醒。但我们知道苹果手表的提醒功能是不能离开手机的。更关键的是,提醒本身并不构成闭环。提醒之后的用户行为对于手表这样一个产品来说很容易便会陷入杂乱。不论是手写还是语音,在苹果手表上的表现还谈不上精彩。我想这也是苹果把提醒做得尽可能轻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惊艳毫不影响苹果手表对于市场的重大意义,和苹果的其他产品一样,苹果手表也肩负着培育市场的重任--只有苹果手表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智能手表的市场才能真正开始启动。从两千多的入门款到十二万的土豪款,苹果手表注定将在不同的阶层中谱写成功的篇章,归根到底这是品牌的成功。我在微博上的那句评论可以改为:"苹果手表没有重新定义时间,而是重新定义了市场。"